臺語諺文
|
---|
 “臺語諺文”四字 |
类型 | |
---|
使用时期 | 1970年代至今 |
---|
语言 | 臺灣話 |
---|
|
父体系 | |
---|
|
ISO 15924 | Hang (286), Hangul (Hangŭl, Hangeul) |
---|
|
别名 | Hangul |
---|
范围 | U+AC00-U+D7A3 U+1100-U+11FF U+3131-U+318E U+FFA1-U+FFDC |
---|
本條目包含國際音標 (IPA) 符號。 有關 IPA 符號的介紹指南,請參閱 Help:IPA。[ ],/ / 及 ⟨ ⟩ 之間的區別,參閲IPA§方括號與轉錄定界符。 |
台語諺文(대끼 깐뿐),全稱台語諺文拼音方案(대끼 깐뿐 평임 홍안;標記聲調:대시끼ㄹ깐기뿐ㅅ평이임ㅇ홍이안ㄴ),是一套利用諺文來表記台語語音的拼音文字系統[1]。狹義的台語諺文是透過現有的諺文字母(經過微調字母發音、定義聲調符用字母)來拼寫台語,但廣義而言應是指受到諺文啟發的改良表記的「諺文式拼音」。本文介紹狹義台語諺文的詳盡規範,並旁及介紹多種諺文式拼音方案。現有諺文字母已足以用於表記台語白話文,只需透過部分音韻修正與聲調符號定義,即可實現台語的全諺書寫或漢諺混寫等。由於諺文與漢字同屬方塊字,因此漢諺混寫能夠保持書面的整潔,避免如漢羅混寫般雜亂[2],也能在混寫情形下用直書撰寫,解決了在台語中佔比20%的「有音無字」和「生僻漢字」等問題[3];而諺文表記也相較將聲母和韻母分開表記的台語假名或方音符號更為精簡。
歷史
最早的廣義諺文式拼音是由陳新所創,發表在其1974年的著作《萬方音韻音標》中;將十五音的聲、韻、調等漢字改造為字母,形成一音節一方塊的形式,即一個方塊同時表記聲、韻、調三部份[4]。1983年,郭溪在其手寫著作《台灣Holo話》中發表一種拼音文字,模仿諺文構字法,結合漢字、羅馬字、假名、諺文等字形[4]。1987年,許曹德曾於在台灣文化促進會中推行一套方塊拼音字,後來洪惟仁也表示贊同[4][5][6]。1988年左右,洪惟仁亦曾取部分韓國諺文字母及頗多自創字母,試製一套諺文[7]。1989年,郭俊德曾自創一種篆字形拼音字,文體甚美,但未發表於世[4]。臺語諺文的字型在電腦輸入方面、目前亦有個人行動裝置手機輸入法軟體即「漳泉音字輸入法」,用以支持臺語諺文的電腦輸入法發展。[8]
然而,2006年在臺灣統一拼音系統為臺灣閩南語羅馬字拼音方案,並落實於教育現場後,現行已幾乎無人再提倡「臺語諺文」的使用。
字母
- 基本子音
- 基本元音
- 組合元音
臺語諺文
|
애 |
알 |
얄 |
와 |
왜 |
웨 |
위
|
臺羅拼音
|
ai |
au |
iau |
ua |
uai |
ue |
ui
|
臺語諺文
|
ᄇ |
ᄃ |
ᄀ |
ㅎ |
ᄆ |
ᄂ |
ᄋ |
ㅅ |
ㅆ
|
ㅀ
|
ㄽ
|
ㄳ
|
臺羅拼音
|
-p |
-t
|
-k |
-h |
-m |
-n |
-ng |
-nn |
-nnh
|
-uh
|
-unn
|
-unnh
|
聲調
在聲調方面,臺語諺文不僅與羅馬字母各種方案高度對應。另外,因應台灣話連讀變調的情形,增加變調符號「ㅣ」,可提醒閱讀者應從本調進行轉調。聲調標記在行文時可標可不標。若選擇標記,則應下標於該單字之後。例如「臺語」應表記為「대시끼ㄹ」[1]。
聲調名稱
|
陰平 |
陰上 |
陰去 |
陰入 |
陽平
|
陽上 |
陽去 |
陽入
|
|
變調符號
|
聲調編號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
|
十五音漢字
|
君 |
滾 |
棍 |
骨 |
群
|
些處老腔 |
郡 |
滑
|
兩字合音
三字變調
外來詞
|
-
|
臺語諺文
|
ㅇ |
ㄹ |
ㄴ |
ㅇ |
ㅅ
|
ㄷ |
ㄱ |
ㅂ
|
ㅋ |
ㅣ
|
白話字
|
a |
á |
à |
ah |
â
|
ǒ |
ā |
a̍h
|
ő |
|
變調規則
- 1 >7
- 2>1
- 3>2
- 4(-p,-t,-k)>8 ; 4(-h)>2
- 5>7(漳);5>3(泉)
- 7>3
- 8(-p,-t,-k)>4 ;8(-h)>3
- .第6聲補充說明
- 臺語第六調——揭開鹿港腔的神秘面紗! 【聲調順序怎麼排出來的?】 當今臺語延續了中古漢語聲調架構,「平、上、去、入」四個聲調再平分為「陰、陽」兩類,形成八調。惟兩者聲調並非完全對應。 【第六調=第二調?】 學過臺語文課的人,可能有些老師會教「獅虎豹鱉猴狗象鹿」或是「衫短褲闊人矮鼻直」這類的口訣,並灌輸目前大多數腔調的第六調(陽上)已合併至第二調(陰上)這種觀念,殊不知這其實是種迷思。 老派鹿港腔仍保有第六調,例如「耳」(hǐ)、「象」(tshiǔnn)等字(具體調型比較請見附圖),這些字其實在大多數口音讀作第七調(陽去);不過由於不少韻書和辭典皆誤解成「上聲陰陽不分而合併」,迷思亦就此產生。
- •第9聲補充說明
- (1)兩字縮合音
【無】
|
毋通
|
bâng
|
m̄-thang
|
毋通
|
不應該
|
|
【無】
|
無要緊
|
boa̋-kín
|
bô iàu-kín
|
無要緊
|
沒關係
|
|
【無】
|
無愛
|
boaih
|
bô-ài
|
無愛
|
不要
|
|
𣍐
|
無會
|
boē/bē
|
bô-ē
|
袂
|
不會
|
|
【無】
|
昨昏
|
cha̋ng
|
cha-hng、cha̍h-hng
|
昨昏
|
昨晚
|
|
【無】
|
查某囝
|
cha̋u-kiáⁿ
|
cha-bó͘-kiáⁿ
|
查某囝
|
女兒
|
|
【無】
|
差不多
|
chha̋u-to、chha̋u
|
tsha-put-to
|
差不多
|
差不多
|
【無】
|
下昏
|
e̋ng
|
e-hng、ē-hng、eⁿ-hng、ê-hng
|
下昏
|
今晚
|
|
會當
|
解得通
|
ē-tàng
|
ē-tit-thang
|
會當、會得通
|
可以、能夠、做得到
|
|
阮
|
我儂
|
goán
|
goá-lâng
|
阮
|
我們
|
|
𪜶
|
伊儂
|
in
|
i-lâng
|
𪜶
|
他們
|
|
恁
|
汝儂
|
lín
|
lí-lâng
|
恁
|
你們
|
|
廿
|
二十
|
jia̍p、lia̍p
|
jī-cha̍p、lī-cha̍p
|
廿
|
二十
|
|
卌
|
四十
|
siap
|
sì-cha̍p
|
卌
|
四十
|
tsiūnn siap bē liap (上卌袂攝)
|
皆、該
|
共伊
|
kai
|
kā i
|
共
|
把、將
|
「皆」與「該」於閩南語同音,為歌仔冊中的借音用字。
|
【無】
|
共儂
|
ka̋ng
|
kā lâng
|
共人
|
把人、跟人
|
|
夆
|
予儂
|
hőng
|
hō͘ lâng
|
予人
|
被人、被(後接動詞)
|
|
【無】
|
出來
|
chhoaih、chhoài
|
chhut-lâi
|
出來
|
出來
|
華語音譯的網路用語「踹共」(出來講)的「踹」,指這個合音
|
【無】
|
落來
|
loaih
|
lo̍h-lâi
|
落來
|
下來
|
|
【無】
|
來去
|
laih
|
lâi-khì
|
離開
|
|
|
【無】
|
來去
|
la̋i
|
lâi-khì
|
前往
|
【無】
|
落去
|
loeh
|
lo̍h-khì
|
落去
|
下去
|
|
【勿愛】
|
毋愛
|
mài
|
m̄-ài
|
莫
|
勿
|
|
【無】
|
毋好
|
mőo
|
m̄-hó
|
毋好
|
不應該(後接動詞)
|
|
【無】
|
明仔載
|
miâ-chài、ma̋-chài
|
bîn-á-tsài
bîn-nà-tsài
|
明仔載
|
明天
|
|
【無】
|
拍毋見
|
phàng-kiàn、phàng-kìⁿ
|
phah-m̄-kìⁿ
|
拍毋見
|
遺失
|
|
誰
|
啥儂
|
siáng、siâng
|
siáⁿ-lâng
|
啥人
|
誰
|
|
誰人
|
啥物儂
|
sáng-n̂g、siàng-n̂g
|
siáⁿ-mí-lâng、sáⁿ-mí-lâng
|
啥物人
|
誰
|
|
像
|
相同
|
siāng、siâng、sâng
|
sio-tâng
|
𫝛
|
相同
|
|
【無】
|
今仔
|
ta̋ⁿ
|
taⁿ-á
|
今仔
|
剛剛
|
|
【無】
|
中央
|
tiőng
|
tiong-ng
|
中央
|
中間
|
|
【無】
|
佗位
|
toeh、tōe
|
tó-ūi
|
佗位
|
何處
|
- (2)三字連音 phang-phang-phang(芳芳芳)/pha̋ng-phang;âng-âng-âng(紅紅紅)/a̋ng-âng;tāng-tāng-tāng(重重重)ta̋ng-tāng;pe̍h-pe̍h-pe̍h(白白白)/pe̋h-pe̍h。
- (3)外來詞
音讀
|
|
釋義
|
打招呼、問候。源自日語あいさつ(aisatsu),日語漢字為「挨拶」。
|
音讀
|
|
釋義
|
冰淇淋。源自日語アイスクリーム(aisukuriimu
|
- 聲調縮小書寫在音節後方,這只能透過排版軟體處理,這是難點。所以也常看到直接書寫下標數字的作法或省略不標。可加「ㅣ」表示此字讀變調(即等於台羅的連字號 -),如 시 表示此第5聲,不過要念成變調。
- 可加「ㅡ」表示此字讀本調,下字輕聲(即等於台羅的雙連字號 --),如 스 表示此第5聲且唸成本調,而下個字要唸輕聲。
差異
|
臺語 |
韓語
|
ㅃ
|
濁音(/b/)
|
緊音(/p͈/)
|
ㄲ
|
濁音(/g/)
|
緊音(/k͈/)
|
ㅉ
|
濁音(/ʣ/或/ʥ/)
|
緊音(/t͡s͈/或/t͡ɕ͈/)
|
ㄸ
|
聲母/ŋ/
|
聲母/t͈/
|
ㅎ
|
韻尾表示聲門塞音(/ʔ/)
|
韻尾/t̚/
|
ㅅ
|
韻尾表示元音鼻化
|
韻尾/t̚/
|
ㅆ
|
不作聲母,韻尾表示元音鼻化並接聲門塞音
|
聲母/s͈/,韻尾/t̚/
|
ᅥ
|
韻母/o/(南部腔為/ə/)
|
韻母/ʌ/
|
ᅩ
|
韻母/ɔ/
|
韻母/o/
|
ㅐ
|
韻母/ai/
|
韻母/ɛ/
|
알
|
韻母/au/
|
韻母ㅏ/a/ + 韻尾ㄹ/l/
|
ㅡ
|
不發音,表示韻化輔音:음/m̩/、응/ŋ̍/
|
韻母/ɯ/
|
ㅢ
|
不發音,表示韻化輔音的入聲:읨/m̩ʔ/、읭/ŋ̍ʔ/
|
韻母/ɰi/或/i/或/ɛ/
|
i, u介音
|
以元音/i/、/u/發音
|
以輔音近音/j/、/w/發音
|
實例
全漢
|
字是隨身寶,財是國家珍,一字值千金,千金難買聖賢心。
|
全諺
|
찌 시 쉬신 버, 재 시 곡가 딘, 짇 찌 닫 첸김, 첸김 란 뻬 셩헨 심.
|
全羅
|
Jī sī sûi-sin pó, tsâi sī kok-ka tin, tsi̍t jī ta̍t tshian-kim, tshian-kim lân bé sèng-hiân sim.
|
全漢
|
橫書
|
關係行善的教訓
恁着謹慎,不通為着欲互人看,故意佇人的面前顯示恁个善行; 恁若按呢做,恁就未當對天父得着報賞。
|
直書
|
關係行善的教訓
恁着謹慎,不通為着欲互人看,故意佇人的面前顯示恁个善行; 恁若按呢做,恁就未當對天父得着報賞。
|
臺語諺文 |
白話字
|
漢諺
|
關係行善에教訓
린뎧謹慎,음탕為뎧뼇호人看,故意돠人에面前顯示린에善行; 린若안네做,린就뻬당뒤天父得뎧報賞。
|
漢羅
|
關係行善ê教訓
Lín tio̍h謹慎,m̄-thang為tio̍h bueh hō͘人看,故意tuà人ê面前顯示lín ê善行; Lín若án-ne做,lín就bē-tàng tùi天父得tio̍h報賞。
|
全諺
|
관헤 형센 에 갈훈
린 뎧 긴신,음탕 위뎧 뼇 호 랑 쾃,고이 돠 랑 에 삔졍 헨시 린 에 센형; 린 나 안네 저,린 쥬 뻬당 뒤 텐후 딛뎧 버슛。
|
全羅
|
Kuan-he Hîng-siān ê Kàu-hùn
Lín tio̍h kín-sīn, m̄-thang ūi-tio̍h bueh hō͘ lâng khuànn, kò-ì tuà lâng ê bīn-chîng hián-sī lín ê siān-hîng. Lín nā án-ne chò, lín chiū bē-tàng tùi Thian-hū tit-tio̍h pò-siúⁿ.
|
漢諺直書
|
關係行善에教訓
린뎧謹慎,음탕為뎧뼇호人看,故意돠人에面前顯示린에善行; 린若안네做,린就뻬당뒤天父得뎧報賞。
|
|
航海家金唱片學老話問候語。
全漢
|
太空朋友,恁好! 恁食飽未? 有閒,着來阮者坐嗚。
|
全諺
|
태콩병유,린허! 린쟣바뻬? 우영,더래꾼쟈제오。
|
參考資料
- ^ 1.0 1.1 台語諺文拼音方案. [2018-03-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0).
- ^ 洪惟仁, 閩南語書寫法的理想與現實 (PDF), 《臺灣語文研究》第5卷第1期, 2010 [2019-06-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7-03-08)
- ^ 林香薇, 論宋澤萊台語詩《一枝煎匙》的用字與用詞 (PDF), 《師大學報》, 2003 [2019-06-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6-02)
- ^ 4.0 4.1 4.2 4.3 台語拼音符號ê類型 (PDF), 白話字台語文網站, [2019-06-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9-05-06)
- ^ 董忠司, 「台灣閩南語槪論」講授資料彙編, 臺灣語文學會
- ^ 《闽南語文運動訪談暨史料彙編》
- ^ 洪惟仁, 洪惟仁2006年Facebook分享該篇手稿影像
- ^ "漳泉音字輸入法(Lee Chun Hoe) App", Google Play, retrieved on 28 June, 2021.
參閲
外部連結